嘉興恒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Jiaxing He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., Ltd.

          浙江建污水零直排區” 污水不再犯雨水

          2019.08.16

          自2018年5月,浙江全面啟動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以來,經過一年多的努力,全省已累計完成95個鎮(街道)、210個生活小區和32個工業園區的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,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的“浙江模式”已初步形成。

          路子要因地制宜。

          盡管浙江吹響了“污水零直排區”的號角,但因不同縣(市、區)經濟發展水平各異,步伐難以邁得整齊。如金華地區的義烏和磐安,兩地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較大差距,但卻因地制宜,走出兩條各具特色的路。

          義烏走的是“精細化、大投入”之路。走進浙江思源絲網印刷小微產業園區,一套初期雨水回收系統引人注意,這是為了確保園區內污水零直排不留死角而投資安裝的。“這里印染企業集聚,平常路面難免有污染物積累,一旦下雨,污染物被雨水沖走,雨水就變成了污水。”園區負責人介紹,而雨水回收系統可以將15分鐘內的降水識別為污水,并引入污水管網,處理后排放。

          高投入換來高回報。截至目前,義烏財政投入48億元、其他渠道投入150億元用于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。全域366個區塊中95%已完成創建,預計今年可全部完成。 

          再觀磐安,則是別樣光景。“磐安作為經濟欠發達縣,在零直排區建設中投入資金有限,但也有自己的金點子。”磐安縣治水辦專職副主任厲旭陽說,其中最具特色的做法要數“清掃井”。

          “清掃井”是住戶門前的一處擋污設施,當生活用水流出時,非液態的垃圾、雜物等就被擋板阻隔滯留,僅污水進入地下管網。據了解,一個清掃井只需約80元就能制成,目前磐安已有兩萬多戶住戶安裝并使用。

          “方法模式需要創新,因地制宜是最好的方式。”浙江省治水辦(河長辦)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
          理念需注重雙贏

          “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否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?”這樣的聲音過去一年在浙江從未停止。“這是對區域環境的一次綜合性整治,各地要以此為契機,倒逼企業淘汰、提升、轉型。”浙江省治水辦(河長辦)相關負責人說。

          義烏后宅街道起航工業園區曾是個“低散亂”企業的集中地,園區內的企業廢水處理不規范、環境管理不到位。后宅街道以零直排區建設為契機,拆除企業之間的“圍墻”、建設集中配套的公共設施,對原有的產業進行徹底的整治和升級改造。企業得到了實惠,環境得到了改善。

          整治與發展的雙贏同樣發生在農村。湖州長興縣水口鄉是有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,人氣集聚帶動了經濟發展,也給資源和環境造成較大壓力。

          “針對這一問題,我們全力推進農家樂污水零直排區建設, 全面治理生活污水。”水口鄉副鄉長丁利強表示,截至目前,水口鄉已建成配套管網90余公里,實現了農家樂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。“水更清澈了,回頭客也越來越多。”丁利強說,今年上半年,水口鄉旅游收入5.76億元,同比增長20%。

          長效靠科技賦能

          隨著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,以搭建“數字管網”、強化“數字監控”為載體的“數字治水”管理鏈條已逐步建立。

          杭州市余杭區東湖街道上馬的智慧管網項目,讓“走錯路”的污水都有跡可循。這一系統可以通過實時監控、自動預警、數據分析等功能,針對性地解決地下管網管理的難點。一旦雨水管中的水出現污染物超標,工作人員便能通過系統馬上定位出問題的管道,從而解決問題。

          無獨有偶,舟山市開發的“污水零直排智能化信息系統”,采用“互聯化+云平臺”技術,將建設資料整合為“一張圖”,貫穿排查、建設、運行、監管全過程。目前,7個工業園區、4個生活小區和 7 個鄉鎮(街道)已使用這一系統全面開展工作。

          據了解,今年浙江的目標是將310個鎮(街道)、800個生活小區、52個工業園區建成“污水零直排區”。“隨著建設進程高質量推進,我們距離污水零直排將不再遙遠。”浙江省治水辦(河長辦)副主任王以淼表示。

          來源: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:《浙江建污水零直排區” 污水不再犯雨水》